调质:1、定义: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,。2、目的:使材料获得较好的强度、塑性和韧性等方面的综合机械性能,用于各种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钢。调质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,半精加工之前,并为以后热处理作准备。大部分的零件都是通过调质处理来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,即提高拉伸强度、屈服强度、断面收缩率、延伸率、冲击功。3、应用:调质处理能较大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拉伸和屈服强度, 提高屈强比和冲击功,使材料具有强度和塑韧性的良好配合。一般来讲调质钢应该为中碳钢( C = 0.3%~0.6%);碳钢中像30、35、40、45、50等钢种则既可以调质处理又可以正回火使用;而对高碳钢和低碳钢则不宜采用调质工艺;4、工艺过程:首先需要将零件加热到一定温度,保温一定时间,然后在油中或水中冷却。冷却后立即入炉进行回火(500~650℃),以降低淬火应力、调整组织成份,进而达到机械性能要求。回火时引起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分解。表面热处理加工
常用的退火工艺有:① 完全退火。用以细化中、低碳钢经铸造、锻压和焊接后出现的力学性能不佳的粗大过热组织。将工件加热到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以上30~50℃,保温一段时间,然后随炉缓慢冷却,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再次发生转变,即可使钢的组织变细。② 球化退火。用以降低工具钢和轴承钢锻压后的偏高硬度。将工件加热到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上20~40℃,保温后缓慢冷却,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中的片层状渗碳体变为球状,从而降低了硬度。上海正火热处理一般用于锻件、铸件和焊接件。退火一般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,粗加工之前进行。
洛氏硬度试验,洛氏硬度试验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试验方法,和布氏硬度一样,也是一种压入硬度试验,但它不是测定压痕的面积,而是测量压痕的深度,以深度的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值。洛氏硬度试验的压头采用锥角为120º的金刚石圆锥头或直径为1.588毫米(1/16英寸)的钢球。载荷先后两次施加,先加预载荷P0,然后加主载荷P1,在总载荷的作用下,将压头压入金属材料表面来进行的硬度测定。其总载荷为P(P=P0+P1)。金属越硬,压痕深度越小;金属越软,压痕深度越大。
表面淬火:1、定义:是成本较低的表面硬化处理方法,工艺简单而灵活,适合局部处理,特别适合于提高耐磨性的场合。由于只加热表面层,心部强度保持着淬火前的状态。2、目的:提高材料的硬度、强度和耐磨性,而心部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。表面淬火后零件表面将产生很大的残余压应力,因而使材料的疲劳强度较大程度上提高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表面淬火区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处于残余拉应力状态下,此处的疲劳强度因此较大程度上降低。设计时要考虑残余拉应力不可留在齿根处、轴的过渡圆角处等零件应力集中部位, 以免工作应力与残余拉应力叠加造成零件裂纹或断裂。不锈钢圆棒热处理和淬火的注意事项,在进行不锈钢圆棒的热处理和淬火时。
球化退火:为使工件中的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。球化退火:对象:共析钢和过共析钢。工艺:(1)等温球化退火加热Ac1以上20-30度→保温→迅速冷却到Ar1以下20度→等温→随炉冷至600度左右→出炉空冷。(2)普通球化退火加热Ac1以上20-30度→保温→极缓慢冷却至600度左右→出炉空冷。(周期长,效率低,不适用)。目的:降低硬度、提高塑韧性,便于切削加工。机理:使片状或网状渗碳体变成颗粒状(球状),说明:退火加热时,组织没有完全A化,所以又称不完全退火。去应力退火:为去除工件塑性变形加工、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退火。表面淬火区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处于残余拉应力状态下,此处的疲劳强度因此较大程度上降低。上海正火热处理
不锈钢圆棒因其耐腐蚀性能和耐氧化性能,常用于制造汽车排气净化装置。表面热处理加工
回火:1、定义: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指定的回火温度,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后,空冷到室温的热处理操作。回火时引起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分解。2、目的:⑴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, 防止变形或开裂。⑵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。淬火钢一般硬度高,脆性大,回火可调整硬度、韧性。⑶稳定尺寸。⑷对于某些高淬透性的钢,空冷即可淬火,如采用回火软化既能降低硬度,又能缩短软化周期。3、分类:钢淬火后都需要进行回火处理,回火温度取决于较终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(工厂常根据硬度的要求)。表面热处理加工
文章来源地址: http://yjkc.chanpin818.com/zzjrclsb/qtzzjrclsb/deta_21990394.html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,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